本文目录

元帅是什么意思?

元帅,一些国家的最高军衔。有的国家将元帅军衔区分为大元帅、元帅、主帅以及次帅等不同级别。元帅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始于16世纪的法国军队。

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三种;

前苏联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等。

世界著名十大元帅?

〖壹〗、朱可夫:苏联军事家,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指挥者。

朱可夫几乎指挥了所有苏联的重大战役,他是那个时代指挥的战役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面积最大、兵种最多、人数最多、战绩最多的将领。排名第一,应该没什么异议。

〖贰〗、曼施坦因:德国陆军元帅擅长机械化部队突袭战,人称“闪电伯爵”,1939年制定曼施坦因计划”,击溃英法。1941年,指挥“克里木战役”,俘虏苏军46万,1943年,“哈尔科夫反击战”,被称为“反手一击行动”,消灭了苏军52个师。

〖叁〗、古德里安:德国陆军大将

著名军事家,“闪击战”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赞其“闪击战之父”。他同时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之一。

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屡屡击败敌军,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肆〗、隆美尔:德军元帅,外号“沙漠之狐”,1941年前往北非,援救被英国打成面条的意面军队。抵达之后,他率部队在沙漠风暴猛迅穿插,采用包抄、围歼等战术逼使兵力战优的英国军队节节败退。

〖伍〗、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1942年成为欧洲美军最高司令,成功策划诺曼底登陆。而且他是一个具备政治视角的军事家,妥善处理了与英国、法国以及苏联的关系,使多国在欧协同做战得以顺利展开。

〖陆〗、蒙哥马利:英国将军,在北非英军被隆美尔打得垂头丧气时,蒙哥马利前往埃及挽救局势。

蒙哥马利重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并策划阿拉曼战役,一举扭转北非战局,击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当然,他当时的兵力几乎是隆美尔的二倍,所以虽然号称“沙漠之狐克星”,但他依然排在隆美尔之后。

〖柒〗、尼米兹:美国海军五星上将,珍珠港事件之后,尼美兹出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接手受到重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上任后,尼米兹就空袭东京,做为珍珠港被袭的回应,之后指挥珊瑚海海战,与日本打成平手,从而站稳了脚跟。

在其后的中途岛海战,尼美兹率领3艘航空母舰伏击日本的8艘航空母舰。跟他的对手山本五十六是个赌徒不同,尼美兹是个十分谨慎的游戏玩家。他之前成功破译了日本的密码,所以才敢大胆以少击多。

中途岛海战,美国在付出1艘航空母舰的代价下击沉日军4艘航空母舰,并歼灭250架舰载机。一举扭转了太平洋战局。

装甲兵元帅(装甲元帅1)

〖捌〗、麦克阿瑟:美国远东军司令, 五星上将,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明了蛙跳战术,收复东南亚诸岛。朝鲜战争中策划仁川登陆。一举将金日成的军队切成两块。

〖玖〗、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日本军中为数不多具有战备眼光的指挥家。日本海军航母战的主要推动者,多次反对挑衅美国,但在日本决定跟美国开战后,策划了珍珠港袭击,确定了一段时间内日本在东南亚的制空权,制海权。

〖拾〗、邓尼茨:邓尼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海军指挥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潜艇舰队总司令,之后又成为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也是“狼群战术”最早的使用者。

二战德国著名将领,以及其事迹?

:(1)戈林元帅。

德国空军元帅。

空袭凶神。

德国战败后,在海牙国际法厅看守所畏罪自杀。

(2)邓尼茨元帅。

德国海军元帅。

二战中最著名的潜艇作战战术----“狼群战术”的提出者、策划者和指挥者。

(3)保卢斯元帅。

德国陆军元帅。

入侵苏联的南方集群司令。

装甲兵元帅(装甲元帅1)

入侵苏联之初,曾经在乌克兰成功俘获苏联的整个西南方面军(20余万人)。

但是兵败斯大林革勒城下。

(4)曼施坦因元帅。

德国陆军元帅。

被公认为德国最优秀的战略家。

(5)隆美尔元帅。

德国陆军元帅。

由于在北非的杰出表现而成为英美将领最敬畏的对手。

丘吉尔首相曾高度评价隆美尔元帅。

(6)古德里安上将。

德国装甲兵之父,现代装甲作战的先驱。

虽然将坦克大规模的编制并独立作战的思想不是他最先提出的,但他首先将其付诸于实践。

英国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军装图片?

自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更换频繁。各式各样的军装也成为一种文化,现在都可以在俄罗斯军服博物馆里看到。

彼得大帝的官兵统一着装 俄国的正规军队始建于彼得大帝时代,当时的军装官兵没有区别,这恐怕在任何政体下也没有过这样的“民主”。

要说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区别,那就是军官挎肩披一条白蓝红三色的武装带。这恐怕就是惟一的政治色彩,其三色正好和国旗上的颜色一模一样。除此之外就几乎看不到别的纯俄罗斯东西了。就因为彼得崇尚西方,他在军事上是要仿效强大而可靠的普鲁士正规军,所以军装的式样也模仿普鲁士。但是,当国内军事政治形势招来人民的不满时,彼得下令将沙皇的主要支柱——军官们的服装做了一番改进,才同士兵服有了区别。

亚历山大一世引入双角帽 19世纪初,俄国宫廷大兴学法国之风,于是亚历山大一世在确定军装时也赶这个时髦:所有的军装都按法国军装的式样缝制。俄国官兵戴起了与俄罗斯风格迥异的拿破仑双角帽,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在亚历山大一世时代也出现了纯俄罗斯特点的东西:1802年缝制了第一件一直穿到现在的灰呢子军大衣。

尼古拉一世崇尚奢华 尼古拉当政时期国内政局稳定,因此“宫廷”可以放开手脚地在改变军人形象上做文章。尼古拉一世非常热衷于美化军装,最爱鲜艳的呢子、袖口条带的金银边饰、镶边和制服上的镶条。

“法国风”过去之后,沙皇开始往军服上添加国家象征标志,以提高国威。军服上出现了纹章与徽章图案,而且有冠形章纹的双头鹰。俄罗斯徽章的形态还不时有所变化,翅膀一会儿向上飞,一会儿朝下飞。历史学家发现,当国内政局稳定时,翅膀便向上飞,局势不稳时便朝下飞。首次在俄罗斯肩章上出现跟今天一模一样的星形。从整个来说,新军装很漂亮,但就是不实用。

亚历山大三世“扯下”所有的扣子亚历山大三世当政期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其惨痛教训给军装改革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训之一:官兵们花里胡哨的服装在战场上根本不实用。沙皇下令给予简化,使之更加方便。亚历山大三世首先从军服上“扯下”所有的扣子,取而代之的是小钩襻。然后取消华丽的近卫军帽子,规定戴羊羔皮帽,还留下大檐帽。肥大的双排扣制服上衣取代了窄小的制服。

重新把军服装扮得十分华丽担心当兵的嫌军装难看而跑光,于是又恢复了军服上的金银线和装饰品。与此同时,沙皇还把军服分为作战服和便装两种。战斗服实用、方便和肥大,便于士兵在战斗中跑动。便装上恢复了过去那些精美的小挂件和小饰物,这纯粹就是为了恢复军威,吸引那些年轻的新兵。在尼古拉当政的那些年月,各团乃至各营都有各自不同的军服,可全军的作战服是统一的。1917年的结束了沙皇的这种军服乱七八糟的局面。

列宁取消了肩章 之后,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取消了时期俄国军队中的所有官衔和称号,新政权在军装方面也力求取消同沙俄帝国有联系的东西。因此红军官兵一开始没有严格规定的军服,带枪的人穿什么的都有。政权还取消了旧的军人标志,一开始的主要标志为帽子上的红带子和写上黑字“红色近卫军”的红色袖标,有些部队还兴佩带套在桂冠里的红星形红色近卫军证章。红星上画的是象征着工农红军各部政治团结的锤子和犁。

当国内开始,新政权开始考虑工农红军的军服得有别于白军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被称之为布琼尼式军帽的呢帽。顺便说说,这种帽子还是从临时政府的仓库里拿出来的。

斯大林恢复肩章 斯大林时期又开始了军装改革。各族人民之父认为列宁时代的军装有些地方“不够严肃”,比如说大衣和衬衫上的彩色胸兜盖就过分花哨,于是将它们作为“灾难时代的残余”取消。就从那时起,军队开始越来越有一种“帝国的派头”。斯大林最先推出的新玩意儿有夏天戴的大檐帽、弗伦奇式衬衫、指挥员穿的呢灯笼裤以及初级指挥员和列兵穿的棉运动衫。到1943年伟大卫国战争战火正酣时期,不仅将帅和各级军官,就连士兵也佩带上肩章,而且其形状甚至字型都跟旧俄部队军人佩带的肩章一模一样。

勃列日涅夫喜欢红色镶边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军装改革方面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举动,但还是有不少小的动作。根据勃列日涅夫的建议,各军兵种大檐帽的帽圈、镶边、领章和肩章条纹间的彩色缘条都统一为红色,军便服改为套头上衣和夹克衫,有些改革纯粹是形式主义,这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保守。比如说,大檐帽的盔头只加高了半厘米,帽徽上也只增加了几支穗子。各军兵种还出现了自己的袖章,上面必不可少的标志物为一颗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大红星。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军中第一次出现了迷彩服。

戈尔巴乔夫得罪了元帅们 戈尔巴乔夫一上台,便签署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道命令,根据该命令将取消装甲兵主帅、元帅,工程兵和通讯兵主帅的军衔和肩章。这完全属于改革过程中的“即兴之作”,旨在取消上述军衔的改革着实惹恼了军事长官们,这个馊主意是克里姆林宫那些主管军事的官僚给戈尔巴乔夫出的。他们知道,自德国空中流氓鲁斯特驾机降落在红场附近之后,总书记对军人大发了一顿火。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军人和当局的关系一直就不怎么融洽,国家首脑对军队谈不上有多喜欢,对官兵的着装也不怎么感兴趣。军装的改革只在肩章上做了些小文章。

不过客观地说,戈尔巴乔夫还是做了一些含有民主色彩的变动,比如说允许夏天穿短袖衬衫和不打领带,这些都受到了军人的热烈欢迎。

叶利钦急于更换军装 俄罗斯军队刚刚于1992年5月组建,叶利钦便催促国防部领导:“我的军队得穿最好的服装!”

1992年10月,国防部给“鲍里斯”展示了新的军装。其式样很像北约一些成员国的军队的服装。俄国历史上曾有些沙皇拼命模仿欧洲,叶利钦走的也是这条道路。新大檐帽的檐很宽,盔头很高,上面有一只硕大的金属“鹰”,这让军官们一看就不舒服。他们带着揶揄的口气说:“盔头越高,战斗力就越低。”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国库出现亏空,校官和将官的高筒皮帽被普通皮帽所取代,铬鞣革皮靴也让位给多脂软革靴,大衣、马裤和考究的皮带也不见了。有时候拨下来的款只够更换区别标志(陆军大将和海军元帅原来肩章上只有一颗大星,现在换成四颗小星)以及增加袖标、胸徽和其他图形标志。

普京又“恢复”了毛皮高帽普京在军装改革方面没做出什么大动作。让将校军官感到欣慰的是,给他们恢复了毛皮高帽。不久前普京又同意降低盔头的高度和缩小了大檐帽上檐的直径,使之接近俄军传统的小檐。这既是按传统行事,也是回归理智,因为大檐的“承风面积”太大,刮风天极容易被掀掉。不久,又将把军官大檐帽上的常常被部队厌恶地称之为“肉用雏鸡”的“鹰”拿掉。